泸县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供销合作总社“绿色农资”升级行动试点工作要求,积极担负试点实施主体责任,明确任务分工,强化工作举措,健全工作机制,优化资源整合,以先行先试的责任担当,全力做好试点各项工作任务,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。
明晰试点目标,突出工作重点
一是育龙头。县供销社培育壮大2家社有农资龙头企业,搭建上联生产厂家、下联销售终端的经营服务平台,做强县级农资企业“联购分销”业务,做实农资企业与基层供销社的产权、资本、业务联结,实行农资商品“统一进货、统一价格、统一配送、统一服务”的“四统一”模式,实现品牌农资商品县域总经销、总代理业务。二是建体系。聚集供销社经营服务资源,整合社会农资经营散户,完善以供销社县级公司为龙头、镇级供销社为主体、村级综合服务网点为终端的县、镇、村三级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。升级改造县级农资连锁配送中心1个,新建或升级改造镇级农资超市和中转仓库各20个,规范化建设村级农资直销网点251个,实现镇、村农资经营网点全覆盖。三是强服务。立足服务现代农业,构建绿色农资服务体系,开展测土施肥、统防统治、农机作业、土地托管、农技培训、农产品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,年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2万亩以上。利用系统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社会培训机构,加快培训一批懂技术、会管理、善经营的基层供销社“土专家”和“田秀才”,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人才支撑。
强化工作举措,确保有力推进
一是加强农资保供体系建设。健全完善县域农资应急保供和淡储旺供体系建设,加强系统内纵向联合,与总社、省社、市社农资企业开展业务对接和资源整合,参与省、市、县三级供销社农资保供工作机制建设,确保全县农资供应量足质优、服务到位。二是优化绿色农资供应结构。以绿色生态农资供应为导向,按照国家“两减一增”要求,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、种肥同播等技术应用。充分利用镇级供销社建成的3个秸秆回收处理厂,开展有机肥研发生产,构建秸秆回收、加工处理、有机肥生产到田间施用的绿色农资供应链。三是积极推进数字农资建设。依托省供销社“供销云”技术,健全泸县供销数字平台中心服务功能,完善农资数据采集,提供农资购销、价格监测、线上培训、病虫情报、气象信息、土壤分析等综合服务,实现农资业务在线化、数字化、可视化。四是完善农资质量管理制度。加强与实力强、品质优、信誉好的大中型农资生产厂商的沟通合作,掌控上游优质资源,强化诚信经营;主动对接协调相关职能部门,积极开展农资商品专项整治行动;严把进货、仓储、销售关,坚决防范假冒伪劣农资商品通过供销社渠道进入市场。
加强组织领导,健全工作机制
一是建立领导机制。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供销社“绿色农资”升级行动试点工作,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,统筹推进试点工作,及时协商和解决困难问题。县供销社成立专项工作小组,负责试点工作推进落实和经验总结等工作。二是健全运行机制。进一步完善农资联购分销、淡储旺供、应急保供等机制,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、分管领导靠前抓、工作人员具体抓、企业主体和经营服务网络全面到位、运行有效的试点工作格局。三是优化联动机制。通过县委、县政府召开专题动员会,加强宣传造势,各镇(街道)、县级部门联动开展,上下协力、明确目标、落实任务、加快建设。四是完善支持机制。试点资金采取企业自筹、银行贷款、财政补助和争取上级社支持相结合方式,全力推动升级试点。争取到省供销社将泸县纳入“四川省供销为农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县”和“四川省供销合作社2023年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”建设。已到位省级综合改革发展资金485万元,支持泸县建设农资连锁配送中心、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,改造提升县域绿色农资网络体系和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。五是畅通信息机制。广泛吸纳基层组织的意见建议,严格按要求按时向上级社报送试点相关信息数据,及时提炼试点经验和反馈问题,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。
下一步,泸县将按照上级社的安排部署,稳步推进“绿色农资”升级行动试点工作,全力提升县域农资供应服务能力,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,为全系统县级农资业务改革发展提供更多经验。
责任编辑:周钰